太過嚴以律己,何以越容易拖延?原子習慣沒有說的事:面對內在衝突

面對拖延,追求速成的主流推薦作法,是採用各種證實有效的行為療法策略(如著名暢銷書原子習慣),將困難的事情予以習慣化。


不過「知易行難」卻始終是一個問題。

筆者觀察到,有許多人並不是不知道這些方法、也嘗試過,卻仍然處於理智上知道,情感上卻強烈抗拒執行的狀態。

使得前述再有用的行為策略也派不上用場。


心理治療的一種切入觀點:是由於「內在的心智狀態」處於某種衝突與困難的緣故。有沒有其他出路?這也是本文所要貢獻與討論的地方。

為何減肥叫人「少吃多動」沒有用?因為內心的困難更難面對

西晉的竹林七賢王戎,自小到大都是眾人稱道的天才,他有一個相當看重的兒子叫王萬。王戎雖然家財萬貫,卻看不慣兒子太胖,於是要兒子吃米糠減肥。

王戎萬萬沒想到,結果兒子王萬即便吃難吃的米糠,竟然還是越吃越肥,甚至早死,十九歲就去世了,這讓王戎相當悲痛。

從當代營養學的觀點,只吃澱粉,自然是越吃越胖。
然而這只是吃多吃少,吃得合適與否的問題嗎?

有沒有人去思考:「王萬何以會這麼想要吃個不停?」

「壓力大吃得多?」從飲食認識壓力、學習處理壓力

stress

許多人跟看起來疲憊的朋友聊天都可能會經歷過這樣的對話,包括許多醫師在診間問診也常有這樣的經驗:「你最近是不是壓力很大?」得到的反應是「沒有啊!跟平常差不多、我沒有壓力」;或者另一種變形但又典型的回應:「誰工作沒有壓力?現代社會有誰的生活會沒有壓力?」

「有感覺的東西暫時離我們的大腦太遠,但不代表它不存在。」這樣說,怎麼好像我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?硬是要扣上「你有壓力」的帽子。在此先澄清一下,我們並不否定每個人的主觀感受。但是我們先來開放各種可能性來思考、感覺自己的內在狀態。

嚴厲的自我如何癱瘓你的減重動力?

假設在你已經工作一整天,非常疲倦且飢腸轆轆的時候,卻還有個教練拿著鞭子藤條在旁逼著你繼續工作,或者趕緊去運動減肥的話,你會有什麼感受呢?讓我們試著想像,如果那個拿著藤條鞭策你自己的那個人,就是你內在的那個嚴厲的自我呢?

為何減重總成為現實難題的縮影?談改變的基礎

我們經常認為瘦下來的努力方向,清楚又明確。我們往往認為可以從吃下手,可以從運動下手。其實說來簡單,但做來總是不容易。因為生活卻總有太多困難,比如下班太累,沒有力氣堅持運動;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堅持健康的飲食。現實難題或許是立志改變的最大剋星之一。

還有比體重更重要的事情嗎?減肥減重不能只知道量體重

你是否會在減重的時候,每天都量體重?或者每每運動後就要量一次體重,作為減肥成效?隨著體重數字的上上下下,心情也跟著起起伏伏。但光用量體重這件事情來判斷自己運動/節食/減肥有沒有效,或許沒多久就會讓你感覺到氣餒。我們想跟你一起思考一個可能性,體重未必是衡量減重成效的唯一一個好指標。

如何評估自己要不要採用某種減重方法

每隔一陣子就會有甚為流行的減重方法或飲食顯學,在報章媒體與各種專書討論上成為話題。不曉得在你的一生中跟上幾波這樣的流行了呢?在經歷數波減重流行後,我們又可以從中學到什麼?每幾年都會有新的方式引領潮流,有的方法前所未聞,有的方法是在舊有的基礎上改良。在非專業的背景下,我們要如何評估這個方法是不是適合自己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