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《媽的多重宇宙》的貝果,是離苦得樂的真實解脫,還是逃避痛苦的藉口?

電影《媽的多重宇宙》中,楊紫瓊飾演的55歲的華裔移民母親,透過多重宇宙中的種種體驗與學習,拯救世界免於魔王所毀滅。本文僅專注討論電影中的食物—貝果,貝果的象徵意義,究竟是帶來人生解脫或是逃避痛苦?

以下討論—涉及劇情討論—,若尚未觀影可斟酌閱讀。


貝果這個食物,劇中作為宇宙黑洞O的隱喻,有一個可能的象徵是,人世間所有糾葛情感的悲與恨,都將被吸入黑洞成為虛無而不復存。

女兒喬伊,在每個多重宇宙中,試圖找到楊紫瓊所扮演的母親,這個看似相愛相殺的過程。
一方面,其實渴望母親了解、同理自己的心情與真實感受(我希望讓妳同樣看見我所看到的);
二方面,也寄望被貝果吸入,為諸(豬)生痛苦帶來解脫。(註一)


然而,被貝果吸入,帶來的是離苦得樂,還是逃避痛苦?
筆者僅藉著劇情設定,提出在自我成長的心理議題上,一個識別區辨、覺察的討論:

「我究竟是放下執著?還是以放下之名,行逃避情緒痛苦之實。」
(真放下v.s.假放下)

許多宗教信仰、靈修、心靈成長強調,放下執著以離苦得樂、交託與臣服,大量投注在修持、禱告、冥想與靜坐,追求內在平安。
平時思緒與生活中與人互動,「同樣的內在議題與困擾」反覆出現時,會馬上用「我要放下、我要交託」的語句,不再去想。
實際上,可能只是將「放下執著」拿來做為「逃避內在議題痛苦」的合理化工具。

究竟如何識別?一般而言(而非絕對),兩者的差別在於:
通常真正的放下能夠帶來較多平靜,未必是不再有情緒,但是能帶來更多的自由。
對各種情緒出現的接受度較高,心境會較快的如漣漪波動般,回歸平常。

相反地,如果這個過程中,感受到大量的抑制情緒、壓抑痛苦。
或者,困擾情緒、影像,仍會強烈、高頻率的反覆闖入腦海。
在這些情況下,這些議題,說不定其中還有值得細細處理與檢視的空間。

讀者或許會問:

如果開始意識到,自己用「靈修、自我成長」在「逃避痛苦」,該怎麼辦?

先不用責備自己這是不對的,不用指責自己怎麼又在逃避,對自己感到挫折失望。
首先需要的,是如同片中楊紫瓊母性般對女兒的同理,為女兒喬伊帶來和解的曙光。

自我的同理與瞭解,是真實療癒的第一步。
這種情況下,我們需要理解,「我之所以這麼做,真的是因為太受苦了,我暫時找不到其他的方法,才會用這個方法」,去逃避心中無法處理的強烈情緒。

次要,要相信「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(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)」。

這不代表隨他去(Let it go)、不管它,而是意味著重新對自己的議題(原生家庭、親密關係、自我認同議題)拾起需要負的責任。
覺察,但不必心急。
重要的心理議題,往往需要急事緩辦。

自己想、靠自己,有時候會卡在另一種心靈的盲點與困局之中。

就如同以為是放下執著,其實在逃避痛苦。

與心理師諮商、找良師益友的幫忙,比較能點出這些狀況。

跟別人談,不是把療癒的責任交出去,而是知道自己需要協助。

知道自己無法handle,尋求協助,也是一種負責任。

然而有一個重要的提醒,當我們看見別人以放下執著之名,在行逃避痛苦之實。
未必合適在別人有辦法接受之前、有意願前,就要強迫對方看見這個事實。
這只會激發更多防衛與反彈,更加堅固他原有的做法。

就如同劇中,楊紫瓊的角色理解到,父親尊重自己的選擇,當初沒有攔下自己跟男朋友(丈夫)離開,是父親想讓自己走自己的路。

因為父親知道

人有時候需要自己走過一回,跌倒嘗試,才能獲取真正深刻的經驗。

然而最後楊紫瓊的角色跟劇中父親,雙雙合力拉住女兒喬伊,不同意女兒所走的路。

是因為這條黑色貝果路,是毀滅與歸於虛無。

人生有許多嘗試都可以試試看,可以在各種多元宇宙、平行時空中經歷一回、好好體驗後果。

但進入黑洞與虛無,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。

是故,貝果是毀滅性的存在(逃避痛苦),還是離苦得樂的放下執著?

是白貝果還是黑貝果,端看個人。

自由與可能性,或許也是多重宇宙觀點,能帶給我們思考上的珍貴體驗。

本文為筆者的一種切入觀點,及觀影心得。理當有更多解讀的可能性。

歡迎留言討論。

註一:喬伊在劇中的魔王型態被稱呼為「豬八土扒姬」(此為中譯)


#媽的多重宇宙

#媽的多元宇宙

#EverythingEverywhereAllatOnce

#楊紫瓊 #貝果

#執著 #逃避

#心理諮商 #心理治療 #心理師

#心理食嚥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