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否有醫生或朋友告訴你,為了健康你該開始減肥了呢?你也開始不時的在意自己在體重計上數字的變化起伏。但有沒有可能,你為了某些事物而努力,而你努力的方向未必帶給你想要的事物?
的確肥胖跟三高、各類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,而BMI指數更常被用來定義肥胖。也因此BMI值較高的民眾,紛紛開始減重/減肥。但是你知道嗎?減重與減肥其實大不相同,前者減去的是體重機上的帳目, 減肥的重點是減去體脂肪。
但大多數人的眼光的重點卻放在減去體重,會斤斤計較運動前後的體重數字。的確,有些測驗可以反映努力成果。例如上課前後都考試,進行前後測,我們稱為檢視「學習成效」。但情境放到減重的話,我們必須說,運動前後都量體重,這件事卻不能反映 「減肥成效」,因為你無法得知你減掉的是身體水份、肌肉、還是脂肪。在這裡,運動後量體重不是一個檢驗減重成效的良好指標。執著體重數字變成減重路上的陷阱。
透過這個例子,本文要帶大家咀嚼兩個概念,是在追求目標時我們可能遭逢的陷阱:
1.在手段中迷失
舉例來說挨餓節食跟運動乍似是有用的減肥方法,但消耗掉的未必是脂肪。在挨餓的情況下運動,身體可能優先消耗掉更多肌肉量。所以,節食跟挨餓時運動雖然可能暫時減輕體重,卻往往未得其果,先得其害。當我們把焦點放錯,放在體重帳目上,就可能採取以為很棒,實際上卻不理想的手段。
2.達成眼前的目標未必滿足長遠的內心願景或渴求
倘若減重(眼前的目標)是為了健康(長遠的內心願景),是否透過科學飲食、運動訓練,循序減近的輕減體重與體脂肪,就萬無一失呢?筆者經常在演講中舉一個例子,是否看過新聞有許多中壯年男子、外觀健康條件良好,仍意外過勞猝死呢?新聞報導固然有將少數案例放大的效果,提出來講是要告訴大家,減重是為了健康,但減重成功本身不等於獲得健康,維持適當體重只是健康行為的一部份,「健康」這件事情是整體生活型態、生理狀態、情緒心理健康的綜合體。
本文的情境脈絡是減重,但也可以延伸到許多方面的成就追求,無論是金錢、感情或親子教養。在此我們要針對價值選擇與生活實踐做出提醒:
減重或減肥未必能真正帶給你想要的身體健康,我們不反對減重減肥,這可能是重要的一部份,而我們想強調的是還有其他部分也同樣重要–生活型態、情緒心理狀態。也許你想要減重不只是為了健康,還為了其他種種因素(美貌、自信心),但釐清目標跟願景的差別是第一步。
請自問:
「我減肥是為了什麼?」(為了健康、為了好看、為了受人歡迎?…etc.)釐清願景是什麼
「減肥真的能讓我得到這個嗎?還是因為這是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方法?」目標真的能讓我們更接近願景嗎?
目標跟願景釐清,才能進入手段、計畫、策略的擬定。坊間琳瑯滿目瘦身食譜、運動方法提供諸多選項,筆者向來無意比較其中優劣。要提醒的是,如果沒想清楚目標跟願景,很容易在躁進求好的心理狀況下,採取錯誤方法。所以,先從問自己問題開始吧!